《重慶市持續推進城市更新三年行動計劃(2025―2027年)》明確,到2027年要形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踐成果,打造一批“西部領先、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”的標志性改革成果,并圍繞城市功能提升、民生改善生態保護等關鍵領域提出九大重點任務,全方位推進城市更新。《行動計劃》具體有哪些內容未來重慶將變成什么樣?一起來看~
打造朝天門―解放碑等
現代化都市風貌展示區 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
按照《行動計劃》,在推動城市片區更新方面,我市將統籌“留改拆增”,以“留、改”為主,“點線面”結合推動城市更新由小區到街區、片區,一體推進好房子、好小區、好社區、好城區建設。實施一批城市片區功能品質提升項目,精心打造朝天門―解放碑、江北嘴―觀音橋等一批現代化都市風貌展示區。優先盤活商區、校區、院區、園區周邊閑置商辦樓宇,打造一批城市引領性創新活力中心。
堅持山水、灘涂、建筑、橋梁和燈光一體打造,整體提升兩江四岸美麗濱江線。打造提升內環快速路、渝航大道等一批城市“美麗廊道”,結合推進萬州重要城市副中心、永川城市副中心和黔江區域中心城市建設,分類實施高鐵新城、商業文化中心等城市重要功能空間更新改造。
在推進城鎮老舊小區、城中村改造方面,突出除險清患,更新改造老舊小區燃氣、供排水等老化管線管道,整治整改樓棟內人行走道、排風煙道、通風井道和消防設施等;支持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;以小尺度、微改造方式,完善小區停車、充電、生活垃圾分類等配套基礎設施。同時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,有序建設配套基礎設施。
加強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方面,穩妥推進城市危舊房改造,以城市C、D級危房為重點,通過原房改造、修繕加固、拆除新建等方式實施改造。支持居民對老舊住房依法依規自主更新、原拆原建。持續推進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節能改造,動態消除城鎮房屋外墻、空調掛架等安全隱患。
此外,還將加強老舊廠房、低效樓宇、傳統商業設施等閑置空間改造利用,通過創新創業創意“三創”行動,打造一批多元活力空間。
推進現代社區建設 加快推進第四期軌道交通線路建設
《行動計劃》提出,要適應常住人口變化趨勢,推動現代社區規劃建設與“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”打造同步,大力推進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,改造完善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、消費基礎設施、公共活動場地等,加快公共場所無障礙環境建設改造。
打造全域友好場景,利用閑置空間因地制宜打造“司機之家”“騎手驛站”等場所,著力解決快遞員、網約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的休息、用餐、充電等需求。
開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,清理城市管理死角盲區,打造“山城后巷”品牌,培育創新創業新空間,大力發展“后巷經濟”,塑造生活、消費、文旅、創業新場景,讓老街巷富有煙火氣、人情味。
在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方面,將提速重大城市路橋隧項目建設,打通未貫通道路、完善配套路、加密次支路,健全道路規劃跨區聯動統籌機制,著力解決規劃不協同、時序不匹配、標準不統一等問題。開展路網更新,推動既有道路、橋梁、隧道等市政基礎設施更新改造,因地制宜增設公交港灣。
此外,還將加快推進第四期軌道交通線路建設,完善“軌道+公交+步道”便捷通勤換乘系統。加快推進山城步道建設,加大地下通道、過街天橋和商圈連廊等建設力度。持續開展地下管線專項體檢、城鎮燃氣安全排查整治,加快老舊地下管網更新改造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。
推動城市“數字更新” 前瞻布局充換電等配套設施
根據《行動計劃》,推進城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改造,加快“水電氣訊路橋隧軌”數字孿生和物聯感知設備安裝接入,提升城市安全韌性水平和風險預警管控能力。同時建立健全房屋建筑安全隱患數字檔案和隱患消除機制,推進街區、商圈、社區等城市微單元智能化改造升級。
注重產城融合發展,把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、低空經濟創新發展之城同城市更新有機銜接,前瞻布局充換電、低空起降等配套設施。加快推進AI應用場景挖掘及智能體開發,依托三級治理中心和“141”基層智治平臺,打造一批AI+綜合場景。
在城市綠色空間更新提質方面,將建設布局均衡、功能完善、系統聯通的城市公園體系。實施城市綠蔭工程,統籌布局城市陽臺,優先在城市基礎設施周邊、居住區附近、橋下空間、閑置綠地、附屬空間等區域建設口袋公園和運動場地。
有序推進老舊城市公園更新提質,統籌無障礙設施、兒童游樂設施等建設,打造全齡友好公園,并鼓勵城市公園利用空閑地、草坪區或林下空間開展文體活動,不斷提升城市公園活力。
修復城市生態系統方面,堅持治山、治水、治城一體推進,推動減污降碳擴綠協同增效,建設連續完整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體系。
嚴禁拆真建假 強化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利用
《行動計劃》提出,要全面開展城市歷史文化資源調查,摸清文化遺產資源底數,分類編制歷史遺存保護規劃,合理劃定保護范圍,科學制定保護修繕方案,建立健全“先調查后更新”“先考古后出讓”的保護前置機制。
落實“老城不能再拆”的要求,將城市更新區域內具有保護價值的老建筑、古民居納入歷史建筑或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管理,嚴禁拆真建假。推進歷史文化街區、傳統風貌區、歷史文化名鎮、不可移動文物、工業遺產、歷史建筑、成渝古道等保護利用。
此外,還將深度挖掘老建筑、老街區、老廠房、老地名等歷史文化內涵,保護傳承具有重慶地理人文特征的傳統地名。弘揚重慶城市精神,塑造巴渝文化、革命文化、三峽文化、移民文化、抗戰文化、統戰文化、三線文化等歷史場景,傳承城市歷史符號和文化意象。